小渔村里的春节故事
和大小愛玩一起玩
最in的亲子玩乐资讯
最fun的亲子活动信息
最有爱的亲子出行故事
最全的亲子旅行攻略
投稿&合作请联系dxloveplay@163.com
入群请回复“我愿意”
小爱絮语:春节回家与亲人团聚,除了浓浓的亲情暖在心头,还有亲切的乡音和久违的浓厚风俗扑面而来。今年春节,四岁多的小伙子子言第一次回浙江台州的外婆家过年,第一次见识村里春节舞龙、斗龙、看戏的热闹场面,第一次跟着全家人在出海的渔船上享美味。这些在北京从未经历过的难忘场景让子言的眼里充满了惊奇和欣喜。
文/王悦 (根据@子言妈口述整理)
子言的外婆家在浙江台州玉环县一个叫西滩村的海边小渔村里,今年春节外婆家的村子跟往年一样热闹非凡,但在北京长大的子言却从未见识过这么有特色的春节习俗。第一眼看到走马灯表演时简直可以用目瞪口呆来形容,后来每天在村里又疯玩疯跑得不想回家,这样无拘无束的童年生活在北京实在是很难体会到的。
从除夕开始,各种祭拜活动、民俗活动就陆续开始了,其中也有不少的讲究。
舞龙、斗龙
“鱼龙灯”在玉环已有360多年的历史。早在明末清初,当地渔民在丰收季节扎灯、舞龙,便是海岛玉环一种重要的民俗文化。至于“鱼龙灯”的起源,有的说是当年民族英雄戚继光为诱敌上当,扫平倭寇,而鼓励群众扎舞“鱼龙灯”,制造欢庆假象;也有的说是当地渔民期盼丰收,塑造捕获物的形象,以体现立志征服大海的愿望。
初一到十八都有舞龙的活动,据说这风俗是从福建传来的。每个村过年前都会请人扎龙,一条龙一个师傅需要做上半个月,有意思的是龙的旁边还会放个告示,写着制作者的姓名和电话。舞龙之前会放起鞭炮,村口玩秋千的小孩子们听到了就赶紧跑过来看热闹。
白天的舞龙队走街串巷,还会耍到各个工厂的门口,工厂老板为了讨个好彩头也会回敬一个大大的红包,据说去年红包的总额有二十万!
晚上外村的龙来了,本村的舞龙队会去村口迎接,这叫“龙接龙”,然后会在村子的庙里再舞上一阵。龙头重8斤多,龙身共8节,重约20斤,105尺长,龙尾重4斤。所以,要舞得生龙活虎、上下翻飞绝不是件容易的事情,要有真功夫才行。龙的种类也很多,有花龙、蛟龙、板龙、鱼灯等等,全县活跃着20余支舞龙队伍。晚上的龙头还会亮起彩灯,舞起来更是漂亮!
舞完了,龙要放在庙里休息。放在什么位置、龙头和龙身朝什么方向,也是很有讲究的。庙里的地上有专门放龙头的地方,是几级台阶,所以龙头要高于龙身。地上有事先打好的洞眼,龙身下面的杆子插进洞里,龙身围成大圈,才算放好了。子言开心地从龙身上跨来跨去,这是当地忌讳的行为,所以被家人制止了。
龙虽神兽,但也讲究人情往来,所以各村的龙也要串门子、走亲戚。去临村串门之前,村里的带头人会给对方发帖子,通知一下。对方知道邻村的龙要来串门,就会安排村里值班的妇女给舞龙队做饭,忙活起来了。
“斗龙”,顾名思义就是几条龙一起舞,有往来、有呼应、有交叉,更加精彩、热闹。斗龙只是为了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,讨个吉祥的好彩头,并没有输赢之分,实际上是特别和谐的。
除了舞龙、斗龙,村里也舞狮,不过造型和大家比较熟悉的广东南狮差别还挺大,更加秀气、纤细一些。大人舞狮的时候,旁边也有些小孩子拿着小号的狮子耍来耍去凑热闹,挺可爱的。
正月十八晚上还有“化龙”的习俗,即把龙拉出来,村里的大人孩子吃完饭都要早早关灯,大人会告诉孩子不能出声音、不能外出,因为外面会有人祭祀,意寓着收一些村里不干净的东西。
大年头柱香
各地都讲究新年烧头柱香,玉环县的庙都不大,规模上虽无法和上海的龙华寺、北京的雍和宫相比,但上香的习俗却也别有特色。
初一零时一到,各家的主力都要去最近的庙里争烧头柱香,祈求家里吉祥、平安。有特色的是,烧香的同时还要诵经祈福,诵经有独特的调调,所以都有庙里的主持带领。双峰台祈福时子言的大伯就是庙里的主持,负责带头诵经。
到了年初一早上,家家的早饭一定都是素斋,以表示对神的崇敬和诚意。家里的男女老少也都会去庙里烧香、诵经,香火很旺。
玉环县不大,但南北过年习俗并不完全相同。比如,年前,港南闽籍及温州籍人家做松糕,港北及太平籍人包粽子。农历正月初一,清晨开门,第一要事为燃放炮竹,俗称“开门炮”,是吉庆和除旧布新的象征。在船上守岁的,将锚索收进一仞,称“进一岁”,等等,好多讲究呢。
走马灯
玉环县的“走马灯”可不是北京元宵节灯会上挂的那个“走马灯”,全部是小朋友们穿戴上行头在庙里上演的“真人秀”。走马灯开始,村里的小朋友们已经穿戴好鲜艳的戏服,化了浓妆,有的还骑上“小驴”、“小马”。他们不但能踩着锣鼓点“呛呛呛”像模像样走起台步,居然还“腾腾腾”在台上翻起跟头,嘴里的唱词也一句不落。子言小朋友哪里见过这架势,在爸爸的肩上都看傻了!
其实,子言不知道,妈妈小时候也穿过类似的戏服。在过去,谁家有老人去世,也有吹吹打打的习俗。家里大人孩子都要装扮上,在道士的指点下演上一出奈何桥,送老人一程。这样的风俗习惯现在越来越难见到了。
孩子们表演完走马灯,大人们也会唱上一段“刘海砍樵”,只是现在村里与时俱进,小时候熟悉的越剧变成了普通话版。
《刘海砍樵》
渔船上的家宴
玉环靠海,俗话说“靠山吃山,靠海吃海”,过年饭店的大鱼大肉吃腻了,家里人花样翻新,吃到了渔船上。包一艘上下两层的大渔船,开上五个小时,撒三次网,收获还真不小。其中的野生黄花鱼最难得,也最珍贵,外面卖价钱可不低。刀鱼也很珍贵,其它的鱼、虾叫不上名字,种类不少,足能凑够一大家子的三桌席了。渔家有专门的做饭师傅,我们只等吃现成的就好了。
除了吃喝,船上还有所谓的“包间”,能满足大人们K歌、搓麻的娱乐需求。子言第一次出海,第一次见那么多的鱼虾,在甲板上看什么都新鲜。
子言妈说,今年是全家人凑得最齐的一次,也是子言长这么大过得最有年味儿的一个春节。
(照片由@子言妈提供)
本文由大小爱玩原创,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,不然坚决找你麻烦!